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深坑里

深坑里

里特色介紹:
從熱鬧的關廟市區中心出發,沿著台19甲線往南行去,可先感受到略微下陷的地勢;接著行經「大洲橋」上,通過一條被翠竹所包圍環繞而蜿蜒流經的「深坑子溪」之後,就來到了以低下地勢的地形而得名的「深坑里」。
深坑里北接五甲里,南接布袋里,東鄰龍崎區中坑里及楠坑里,西鄰歸仁區沙崙里及大潭里。此地屬新化丘陵西麓,東側倚鄰龍崎區馬鞍山丘陵地帶,整體地勢稍微偏向西南方傾斜,並且有深坑子溪流過。深坑子溪是二仁溪上游支流之一,它發源於大潭埤與馬鞍山,兩條支流各在本里北、南邊流過切割,因此在中間形成了一處較低的盆地,這也就是深坑仔地勢較為低下的原因。
深坑里一地,原是西拉雅族原住民新港社群生活地域;大約在鄭氏時期已有漢人入墾,當時屬於「承天府萬年縣新豐里」範圍內。清領時期,本里改屬於「福建省台灣府台灣縣新豐里」;清領中期以後,同治年間〈臺灣縣輿圖纂要〉記載「深坑仔」聚落名列「新豐里二十八莊」之一。光緒11年(1885)新豐里分設內外,本里境屬於「外新豐里」;光緒13年(1887)本里再屬於「台灣省台南府安平縣外新豐里」。日治初期因局勢不穩定,行政區劃變更頻繁,本里曾先後劃歸不同區域;到日大正9年(1920)較趨固定。本里屬於「台南州新豐郡關廟庄五甲大字」。  
目前本里以南北直貫的台19甲線(南雄路一段)為主要交通幹道,往北經大洲橋橫跨河道與五甲里相通,可直通關廟、新化、新市等地;往南經保安橋橫跨河道與布袋里相通,可直達阿蓮、岡山等地。本里街廓集中在「深坑仔」一帶,主要街道有「深坑一街」、「深坑二街」、「深坑三街。本里雖然遠離關廟市區中心,但因開發較早,腹地亦廣,區內多工廠,並位居交通便利的省道上,所以人口規模在關廟地區中,持續維持中上規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