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香洋里

香洋里
里特色介紹:
香洋里與關廟、山西、北勢、南花、松腳、東勢及五甲等七里為鄰,地理位置居本區的心臟地帶,為廟街仔三村之一,日治時期隸屬關廟庄第三保,里名源自於鄭氏時期關廟地區已形成「小香洋民社」的漢人聚落,清乾隆時稱香洋仔庄,故有香洋之稱。
香洋里發展初期,人口主要集中在極西的小香洋、廟街仔和極東的田中央,二地之間原是大片的田園,但目前二地之間已建築物林立,連成一氣。田中央在日治時期不僅被選定為竹細工示範優先區,還被推選為新豐郡的模範部落,當時田中央的竹細工以竹篩製品最為有名。版畫家立石鐵臣曾在《民俗臺灣》的<臺灣民俗圖繪>專欄中,推出以關廟為題材的六連作,其中一幅「編竹籠的少女」,即是以田中央部落為背景,呈現一名少女正在編織竹籠的寫實景象。
二戰後,伴隨著關廟竹細工製品外銷的蓬勃發展,田中央竹細工編織品也由內銷用的生活用品,轉為以生產外銷用的水果籃、麵包籃和疊籃等為主,為地方創造不少的財富。
全里地形平坦,面積僅有0.4002平方公里,區公所、代表會、農會、郵局均在本里,此外,公有零售市場、區內唯一的夜市、黃昏市場和大部分的商店都集中在境內,因此香洋里不僅是政治、金融中心所在,更是本區的商圈所在。民國99年8月底共有30鄰,1203戶,人口3991人,二戰後以來,一直是本區人口最多的一里。